鹿苑寺,名稱來自足利義滿的法號「鹿苑院殿」,於義滿逝世之後根據其遺言所建。為室町時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築。1950年遭放火焚毀,1955年重建。包含足利義滿的坐像、觀音像、阿彌陀如來像、經卷等六項文化財燒失。
金閣寺網站,異常地精美:http://www.shokoku-ji.jp/flash/flash.html
在京都旅行的話,往來於景點之間靠的不是電車而是巴士,巴士路線圖在京都駅買一日券的時候應該可以索取或是陳列一旁。這可是在京都自助行必備的法寶,這張都快被我弄破了!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巴士路線,大概每15分鐘左右會有一班。
箭頭起點是京都駅,終點是金閣寺。因為京都,也就是當時的平安京,是仿造長安城的棋盤式城市,道路都是縱橫相間,非常好認!
鹿苑寺外的小道,從雲層中透出陽光,不再是灰濛濛的天氣。
左大文字(和位於左京區如意ヶ岳的右大文字區別),在鹿苑寺門口外就可以見到。
五山送火在每年8/16號夜晚,於京都的五座山上同時舉行。依照筆劃在火床上點火,而用火點亮的文字將照亮夜空。
和葵祭、祇園祭、時代祭合稱京都四大例行事項。送火的用意是將被稱作「精靈」的死者靈魂送往另一世界。
鹿苑寺的路口。若跟其他日式庭園比起來,院內並不算大,但造景卻屬上乘之作。這也讓鹿苑寺曾經發生一件慘劇......
鹿苑寺內道景。我覺得有個特色,寺內土上舖滿苔蘚,並不是雜草或裸土表面,所以有種舒適的視覺感。
苔蘚特有的淡翠綠色的濃厚度不如葉子,使得光線反射、透射出的光線明亮而溫和。
寺內常有的鐘樓,前面這棵可是楓樹喔!
金閣寺遠景,座落於鏡湖池中。湖鏡映出金閣寺的倒影,遠眺久則心曠神怡,湖中綠松更顯得可愛。
自認這張照片拍的最好!
許多外國遊客都在這邊拍照,因為金閣寺並不能上去,只能夠繞著湖岸欣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雲天宛若水墨渲染之工,這張光線透出雲層較多,使得光影明暗達到非常理想的狀態,天氣舒爽而不悶熱濕寒。
像站在風景明信片中一樣。
似乎是方丈,記不太清楚。
足利義滿親手種植的「陸舟之松」就在前面,「陸舟之松」和宝泉院的「五葉松」、善峰寺的「遊竜松」合稱「京都三松」。
是不是很有趣呢,就像松樹在搭乘竹筏一樣。船先指向西方,代表前往西方極樂世界之意。
五葉松的樹齡據說有600年!
白碎石所鋪成的道路宛如一條小江,舟在其上載浮載沉。若很喜歡這種白石的話,不妨去一趟附近的京都龍安寺參觀,參悟禪學的道理。
龍安寺官方網站:http://www.ryoanji.jp/
金閣寺近照,隨著雲層移動而透出柔和光線,天然地渲染在金箔之上,如波浪般的金色漸層使金箔躍動起來。
金閣使用與一般金箔不同的「五倍箔」,即較一般箔厚五倍,以及特殊的漆底才能貼牢,集技之大成於一閣!
閣頂的金鳳凰,據說在當時火燒金閣寺的時候被移往別處,並沒有被燒毀。
因為金閣寺並不能入內參觀,所以旁邊有內部的照片供遊客觀覽。
極其奢華,每一層的建築工法都不一樣。
三樓「究竟頂」擺放佛舍利,金閣又稱「舍利殿」,為禪宗樣式的佛殿風格。屋頂工法為「寶形造」。
二樓「潮音洞」安置觀音坐像,四大天王立於四周。工法為「武家造」(武家)。
一樓「法水院」安置釋迦如來和足利義滿坐像。工法為「寢殿造」(貴族)。
冬季限定的金閣雪景,蒼凜而絕世於外。雖然貼了金箔但並不會感到庸俗。
院內種了非常多的楓樹,所以一到秋天,就有「秋季限定」的楓紅金閣一飽眼福囉!
三層一次作對比,有沒有感受到風格的差異呢?多層次的風格讓金閣不至於單調,且工法的講究使外觀不至於衝突。
題外,金閣寺、銀閣寺、西本院寺的飛雲閣合稱「京都三閣」。
鏡湖池一隅,在湖畔卻沒有蚊蟲騷擾是令遊客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吧。
另一角度的金閣。金閣美的地方,我認為是黑、白、金三色,將和風與佛寺完美融合。
許多佛寺是黑白無金,或是金黑無白,金閣摻了更多人為的因素,使其更貼近人們的喜好。
*縱火事件 待補充
繼續往前走,鹿苑寺內仍有其他景觀可以瞭解喲。
龍門瀑布,高2.3公尺。名稱取自「鯉魚躍龍門」之意,下面那塊石頭猶如鯉魚準備一躍而上的形狀。
繼續走下去會看到幾尊石像旁邊佈滿銅板,據說只要將銅板投入中間的小缽,就會有好事發生,可以嘗試看看。
我都沒投中就是了......
安民澤又被稱作「雨賜澤」、「望雲澤」是因為即使天氣乾旱也不會枯竭,作為一祈雨場所。
在澤中有一五輪石塔,又被稱為「白蛇之塚」,為西園寺家的鎮守。
五輪塔由上而下依序為空(寶珠)、風(半月)、火(三角)、水(圓)、地(方)。
是古代印度的宇宙五大組成要素,五輪塔常作為供養塔、墓碑。
院內景點差不多結束了,可以繼續往上走。院內就像一座小丘陵,有許多階梯可走。
有一片楓葉已經紅了!
其實日本人就甘心,除了櫻花開的時間都幫你算好好,連京都楓紅的時間和地點也一併整理好!
可以看看2011年的整理:http://koyo.walkerplus.com/list/kyoto.html
茶道家金森宗和所造的夕佳亭,為一早期茶室,可以遠眺金閣寺夕景,其窗戶是圓圈和三角形,至今看來仍獨樹一幟。
可惜當初沒拍到茶室的窗戶。
靠近出口的休息區,只是坐在這邊喝茶好像沒什麼隱私的樣子......
出口外就直接走下坡,坡道也滿漂亮的。
附近有一家よーじや(Yojiya),聽說是京都品牌很熱門販售化妝品、保養品和藥妝等等的店家。
直接到公車站等車前往下一目的地。在京都駅的公車站或公車上可以買到巴士一日券,第一次用的話先給車上機器刷一次,卡上面會印有當天日期,而之後只要給司機看過說聲謝謝就可以了。而且京都市內公車路網相當發達,有景點的地方就會有站牌,所以不用擔心必須一直走路!
準備上車囉!
這篇算是金閣寺小札,希望能夠用心去體會金閣寺整體所要呈現出來的美感,對照片就不多贅述。如同旅遊一般,與其聽導遊說得口沫橫飛且匆匆趕往下一目的地,不如自己一人用心去體會景點所帶給自己內心的感動。
補充,金閣寺縱火事件:1950年7月2號,金閣寺遭弟子林承賢放火焚毀,縱火之後逃至左大文字山上企圖喝藥切腹自殺,即時被發現救回。作家三島由紀夫以此作為藍本,著出長篇小說『金閣寺』、作家水上勉的作品『五番町夕霧楼』。金閣寺於1955年重建,因為在明治時期曾經大整修過,所以仍能依照詳細的建造圖忠實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