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文章主要是想解決一個問題-什麼是創業所需的要素?網路上也有許多文章在分析創業者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坊間也有書籍在討論創業所需要的因素(例如獲利世代)。不過我本身偏愛思考比較根本性的問題,所以這篇文章會根據我思考以及觀察的結果作為紀錄,透過推論的方法,進而靠近問題的核心。

企業本質上是一個系統,並且有許多元素在此系統內相互協調與合作,使此一系統得以穩定。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這些元素包含資本(機器、工具)、勞動與資金(金流)。這些元素本身並不會自己組合而成為一個系統,需要靠企業家將其組合而成。而企業本身有一個特點,也就是這些元素組合起來所創造的價值,會大於各個元素單一所創造的價值。而這些多出來的價值,就屬於企業價值。舉例,簡單來說,一間餐廳是由食材、廚師、服務生、餐廳店面(廚具、空間)和老闆所組合而成。當一道料理所出售的價格,扣掉勞工薪資、食材費用、營運費用等所剩下的,稱之為盈餘,而這個盈餘是餐廳(企業)本身的價值。這個價值"必定"存在,因為這是將這些元素組合後所額外產生的價值。我們今天假設這個企業的價值為"正",並不考慮經營不善的企業。

接下來要討論,這些元素他們的功能是什麼,為了保持通用性,我將這個功能稱作"解決問題"。對廚師來說,就是烹煮出一道料理,對服務生來說,就是服務客人,而對於食材(資本)來說,是協助廚師或服務生解決他們的問題,所以其也屬於解決問題。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切入,是本文章討論的重點。因為當我們要思考什麼是「創業的要素」時,我們就可以從「解決什麼問題」出發,並切將這個問題切割成更多的小問題,並且思考這些小問題需要什麼元素去分別組合而成。由此推論,當小問題被解決之後,大問題也被隨之解決。這種方式稱為divide and conquer。

至此,我們已經了解企業的元素的功能,是在於解決許多大小不一的問題。現在來談談「企業家」的角色。

我認為企業家有幾個主要的功能,第一,找到問題,這個問題可大可小,用白話來講,就是這個企業要做什麼事情。例如,餐廳就是解決人們飢餓的問題。第二,拆解並良好地理解這些問題,知道這些問題需要什麼元素去解決。第三,創造一個正循環的系統,正循環的系統是指說,元素跟元素間的交互作用會讓系統穩定,並且產生先前提過「正」的企業價值。舉例,今天不太可能說,我在鄉下要開一間餐廳,但我使用非常貴的食材,若是這樣,雖然仍可能有消費者,但並不足以維持員工的薪水支出或店租等。因此這就不算一個正循環的系統。

所以,從這裡可以了解到,為了創造一個正循環的系統,企業家有必要了解這個市場的環境,市場環境由供給與需求所決定,回到剛剛的例子,我要解決的問題是「解決居住在鄉村人的飢餓問題」,食物都可以解決飢餓問題,但食物可以是米飯、麵食到松露、鵝肝醬。從經濟學來看,一般來看,需求若是下降,需求與供給所共同產生的社會福利也會下降(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經濟學),因此就算我這個商品賣的再貴,雖然會有人買,但並不會比白飯創造更大的盈餘(這邊講的是一般例子)。所以企業家必須要知道企業元素在供給市場價格,以及這些元素組合後產生的商品,在需求市場上的價格。為了使企業在長時間下得以穩定,這個供給與需求必須是長時間下持續且穩定。當找到企業能夠存在且穩定的一個系統後,接下來才會是如何改善效率的問題,這部分可以參考本部落格的另一篇文章。

更詳細地說,因為企業家要找到解決這些小問題的元素,所以企業家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要「辨識」小問題與元素之間的「連結關係」。一個廚師除了會製作拉麵以外,還可以做天婦羅,那他同時解決了「想吃拉麵」跟「想吃天婦羅」的這兩個問題,這樣同樣的勞動或資本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姑且先不討論分工可能會有更好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說,在符合經濟效益下,在供給市場上找到勞動或資本去解決這些小問題,不可能說用昂貴以至於超過商品售價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因為那將會是不經濟的方式。

在這裡先做一個小結,由先前的討論已經知道,企業是一個系統企業家的任務在於找到問題拆解並理解這些問題創造一個正循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企業家還要知道資本、勞動、產品分別的供給與需求價格、供給量和需求量),並且辨識問題與元素的連結關係

下一篇會針對「技術上的創新」做更特殊的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