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種可能的當代社會現象是,在以西方理性主義、自由主義教育框架下,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的倫理教育仍保留著根深柢固的傳統中式倫理,而在這兩種觀念未能達到完善調和的情況下,衝突會隨時間逐漸增加。之所以在戰後仍能保持一段復甦的繁榮,是因為傳統中式倫理對組織的穩定提供了基礎,此時的背離現象尚不明顯,另一個掩蓋此一矛盾的因素是此時經濟上的高度報償,使人們在付出合理的勞動下可以得到完善一生所需的要件,理性主義可以作為達成傳統中式倫理的目的的手段,包含孝養、育兒、光耀門楣等。當一個時代過去,下一個世代應當呈現更加高度分工、多元,與自我實現的社會,意指在科技、教育、藝文、史哲等領域都應當更加健全。此時社會也應當使用上一代累積的資本紅利,包括透過社會福利、藝文補助、學術補助等,用來支撐未來世代的多元與永續發展。然而,在鼓吹自由主義與多元發展的同時,社會並沒有因此提供充足的資本支撐新興產業環境,導致新的世代在挑戰新型態事業將面臨更大的阻力。因為沒有足夠的補助使得投入意願的人少,人少造成產業無法達到規模效益,使得投入的成本高,面對全球競爭的環境下就更顯嚴苛,少了利益報償的情況下就更自然缺乏未來的教育訓練補助,因此產生惡性循環。

所以,在此很明顯看到了背離,第一、當一個世代被鼓吹自由主義,卻沒有足夠的社會資本作為經濟支持的時候,許多的人將做著與教育專業無關的行業,使社會成本增加,知識與技術無法累積造成工資成長趨緩;即便有進入新興產業的人,如上所述,所面臨的投入成本將會更高,等於資源稀少問題造成競爭力下降。第二、以上情況將導致世代的幸福感下降,因為無法享受社會資本紅利,因此必須付出更多勞力與心力從事一項工作,或者從事無法從中獲得成就的工作。第三,在當代經濟趨緩的情況下,理性主義無法再有效地作為成就人生的手段時,世代將產生認知失調,過去的方法論無法有效地保證付出與報償的關係,經濟成長將陷入趨緩狀態,傳統中式主義仍鞏固著社會穩定性,集團意識會壓抑改革與變動,但倫理義務不減,下一代將承擔經濟趨緩、多元性阻礙,與維持社會倫理的壓力,社會幸福感的來源或許會轉化,由過去享受經濟成長的成就轉化成享樂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