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會提出關於目標的方法論?是因為常聽到別人說「想發大財」、「想成為成功的人」。我出於好奇,很自然地會問「那你要怎麼發大財?」,或「對你來說什麼是成功?」,但不少人說不知道,就是想發財而已。或者說成功對自己來說就是賺很多錢,但要怎麼賺很多錢?好像又沒有後續了。我嘗試想過這個問題,也看了一些書去幫助自己思考,下面會說明我對目標的概念。

想先說明,這並不是什麼成功學或是致勝方程式,它只是一種分析。有些人認為方法論無效,只因為它是一種通則,不能應用在幻化萬變的現實生活上。不過我少用「否定」的想法,因為那會使自己「拒絕」一個概念,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否定了一種可能性,或者導致想法受到限制。如果我無法認同一個概念,我會把它當作一種「刺激」(我的想法有受思考大師狄波諾的影響,關於「刺激」的概念,可以參考"打開狄波諾的思考工具箱"一書),「刺激」會幫助我「移動」到新的想法上,因此它並不是毫無價值的。

回到正題,我認為「達到目標」是一種「狀態的改變」。是將現在的狀態,做出一些努力或行為,將其改變到目標的狀態。所以自己必須要知道未來的目標是什麼,才能夠做出相對應的改變。在這不討論有些人因為中彩券,或者意外獲得的財產之類,目標的達成屬於意外的情況。而這狀態變化的過程,可以分解成三個部分,分別是信念概念構想

信念是指你相信目標的存在,在這篇文章我會用「成功」當作例子。在你達到你認為的成功之前,當然自己要先相信「成功」這件事的存在。很多人會想這不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不過當你在努力的過程中,很多事情會開始挑戰你的信念,或者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等等,自我懷疑常會因此產生。這時候有些人會想說「我是不是偏離成功的道路了?」、「可能這輩子跟成功無緣了吧!」,有多少人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現實影響,而放棄當初的夢想就不多提了。原因不難,因為接受現實總比踏出舒適圈來得輕鬆。

概念是你描述目標的特徵,或者達成目標的子目標。例如「成功」的特徵是那些?可以是「具有領導特質」、「成為企業家」或「發大財」等等。那什麼是「領導特質」?可以是「居中協調的能力」、「發現價值的能力」或「良好的表達能力」之類。當概念被確立之後,最後才會到構想。

構想是實踐的方法。我要怎麼具備「居中協調的能力」?那很可能平常就要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嘗試從人的表情或言語判斷對方的心情。又或者要怎麼達到「發現價值的能力」?平常可能要多去思考,一件事要如何透過換個角度去發現其它的價值。那麼「良好的表達能力」呢?平時可能要訓練自己簡報的能力、組織概念與闡述想法的能力等等。

以上三點的目的是將目標現實串聯起來,之後就知道當下要做的事情及努力的方向去達成目標。

通常列出來之後,自己會檢視「成功」的特徵,是不是太籠統或模糊,也許會嘗試給予更多的特徵或定義,結果到最後在構想的部分開枝散葉,發現有許多要做的事情或努力的目標。有些概念或構想可能自己做不到,例如要在一年內升到主管,可能很大因素取決於環境。那就可以換個方式想,要達到目標一定要當到主管嗎?升主管的條件是什麼?應該是自己在技術與管理能力上有所長進,滿足了當主管的條件才能晉升為主管。所以實質上的目標應該是精進自己的技術與管理能力。如果原本的公司升不上主管,何嘗不能換間公司?路是人走出來的,若原本的路行不通就換條路走。堅持或許有用,但所有的決策還是要靠自己,人生也因此是一項修練,沒有地圖可以按圖索驥,也因此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而有價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目標 水平思考 方法論
    全站熱搜

    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